营养均衡,从施儿佳开始!

首页>育儿讲堂 > 婴儿早教 >
你总是忍不住吼孩子?真正的原因找到了(附解决方法)
时间:2019-07-04 08:50:14 作者: 点击

随着孩子渐渐长大,很多妈妈的耐心似乎也呈现负增长趋势,可结果孩子也越不明白事情到底错在哪里,于是陷入了吼吼管教模式的恶性循环。


 
 
- 1 -

 
前几天,带橙子上课外班。
 
 
 
课前老师点名,点到橙子时,老师的发音有点不太准,橙子没反应过来是在叫自己,橙子答应的声音很小。老师没听见,以为这个学生没来。
 
 
 
直到老师点完名开始上课,橙子的手都没举起来。
 
 
 
我心里有些急,有些气,想:“这孩子怎么这么怂?连举个手大声说句话都不敢!”
 
 
 
直到老师让同学们做课前小练习,橙子才举起手。告诉老师自己来了。
 
 
 
这孩子,太怂!
 
 
 
看着前排橙子小小的背影,我心里有些烦躁。
 
 
 
- 2 -
 
 
为什么会这样?
 
 
 
我细细察觉自己的内心,想看清楚这急这气是从哪里来。
 
 
 
不用太费劲,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。
 
 
 
幼儿园的中午,大家都在午睡。小女孩想尿尿,又不敢大声喊老师,就使劲憋着。直到尿了裤子,她就是喊不出一句:“老师,我要尿尿。”
 
 
 
那个小女孩就是我。
 
 
 
再后来,小女生变成了大女生,走出校门开始工作。
 
 
 
表面上,很多场合也能侃侃而谈,但只有她知道,那份胆怯还压在心底,只不过学会了掩饰,不轻易让别人发现而已。
 
 
- 3 -
 
 
 
三十多年后,当她看到自己的孩子也不敢举手大声说话时,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,心底那份对自己的气和急一下子涌了上来,所以才表现得不那么淡定。
 
 
 
当我学习了心理学,明白了客体关系理论,明白了什么是“投射”,我才察觉出:
 
 
 
我对孩子的急和气,是因为我把不喜欢的自己投射到了孩子身上,类似的情景触发了曾经的感受,就如压抑已久的岩浆找到了裂缝,喷涌而出。
 
 
 
在那一刻,我没有如实地看到孩子,而是我“以为”的孩子。
 
 
 
表面上是孩子的问题,实际上是我的问题。
 
 
 
表面上是对孩子发火,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接纳。 
 
 
- 4 -
 
 
明明知道只是一点小事,明明知道发火对孩子心理不好,就是控制不住,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
 
 
 
因为你没把自己整明白。
 
 
 
因为你自己的内心就是纠结的、冲突的、压抑的。
 
 
 
你把自己被压抑、不认可的那一面投射到了孩子身上。
 
 
 
你嫌孩子胆怯害羞,是因为你接受不了自己的胆怯。
 
 
 
爷爷奶奶总想让孩子多吃饭,吃成个小胖子才高兴,是因为他们自己饿怕了,有深深的匮乏感。
 
 
 
- 5 -
 
 
从小到大,妈妈忙里忙外做家务的时候,我就变得小心翼翼。
 
 
 
如果她在忙,我闲着,妈妈的脸色就会越来越不好看,就会开始唠叨,家里的气氛会莫名变得很压抑。
 
 
 
后来,结了婚,我发现,自己也变成了妈妈那样。
 
 
 
我在忙家务,老公要是闲着,我心里就来气,憋了一肚子火总想找个机会发泄出来。
 
 
 
当然,他做家务时,我也会找点事做,因为会隐隐地担心被唠叨,给脸色看。
 
 
 
结果,我渐渐发现,老公干活我闲着的时候,他的反应却和我不一样——即使我什么也不干,老公也脸色照常,居然可以一边做饭一边唱歌。
 
 
 
- 6 -
 
 
开始自我成长后,我渐渐想明白了。
 
 
 
妈妈是家里的老大,下面有几个弟妹,姥爷常年不在家,她就要帮姥姥撑起这个家。
 
 
 
虽然有时也想偷懒,但她不允许自己懒,别人忙、自己闲着就是罪恶。
 
 
 
多年后,当她为自己的小家忙忙碌碌,看到女儿“游手好闲”时,她就把当年那个想偷懒的自己投射到女儿身上。
 
 
 
她对那个想偷懒的自己有多压抑和否定,对女儿就有多强烈的情绪——愤怒、抱怨和委屈。
 
 
 
相比之下,老公没有这样的经历,他做家务是因为他想做,不想做的时候就先放一放。他允许自己有时会懒惰,允许偶尔的游手好闲。
 
 

- 7 -
 
 
并不是说孩子不该被教育,而是在发脾气的时候,问问自己:
 
 
 
为什么在这件事上会发这么大火?
 
 
 
它带出了怎样的情绪?
 
 
 
是否在无意中把不喜欢的自己投射到了孩子身上?
 
 
 
当你察觉到了自己的投射,自己被压抑的情绪,就会从情绪中跳脱出来,意识到有多少是自己的问题,有多少是孩子的问题。
 
 
 
看到这些,会帮助你就事论事地教育孩子,而不是毫无觉察地带着情绪大吼大叫。
 
 
 
是的,就事论事,而不是“推己及人”。
 
 
 
 
- 8 -
 
 
 
 
成长,就是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开始。
 
 
 
育儿先育己。
 
 
 
教育孩子的过程,也是我们自我成长的过程。
 
 
 
自我成长了,就会看到孩子本身,而不是你头脑中的孩子。
 
 
 
内心圆融了,目光也会变得平和,不再轻易被激起情绪的巨浪。
 
 
 
所以,下一次再忍不住冲孩子发脾气时,记得默念张德芬的一句话:
 
 
 
“亲爱的,外面没别人,只有你自己。”
 
 
 
什么样的土壤开出什么样的花。
 
 
 
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?很大程度上受着父母及家庭的影响。
 
 
 
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面前,愿我们能用平和的情绪,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树繁花。
 
 
 
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到温暖,也能为他人开出美丽。

 

分享到:

公司名称:上海今古合生命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Copyright © 2010 施儿佳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44355号